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技术 >> 农业技术 >> 内容

合理施肥的六大要诀

时间:2015/6/29 7:59:02 点击:85197

0
   编者按:平衡施肥、精准施肥是我国肥料大力提倡的施肥方式,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展开大量的农化服务。然而由于农民的施肥习惯和认知程度等多面因素,引导农民合理施肥也是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许多产品的工艺技术和施肥理论农民难以消化。为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教授陈伦寿总结了六个合理施肥技术,浅显易懂、全面科学,更便于记忆和应用。陈伦寿教授说:“如果能按照这六句要诀办事了,那么离合理施肥就不远了”。主要内容如下: 

    一个施肥原则要坚决贯彻 
  一个施肥原则是指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这是我国肥料技术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肥料,有机肥料的优点(如含有机质、有显著改土作用,含养分完全,供肥时间长等)是化肥所没有的;化肥的优点(如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等)是有机肥料的缺点。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所以,通过有机无机相结合可以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帮助农民增收并且节约成本。 
   两个养分平衡要切实做到 
    两个养分平衡是指氮、磷、钾养分之间的平衡和大量元素养分与中、微量元素养分之间的平衡。只有在养分平衡供应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增进肥效。 
    平衡施肥是本心主施肥的发展,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内容。平衡施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有利于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有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增进肥效。合理施肥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矫正施肥、平衡施肥和维持性施肥。施肥养分的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只有不断发现施肥中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作物产量才能逐步提高。 
    三种施肥方式要灵活掌握 
    三种施肥方式指基肥、种肥、追肥。基肥是作物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主要为作物整个生长期间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尤其是满足作物中后期对磷钾养分的需要。主要以有机肥料为主,还应施用部分化肥,特别是磷钾肥。 
    种肥是作物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供应苗期营养的肥料。主要解决苗期营养不足问题,特别是磷营养临界期,促进壮苗。其中有一些肥料不能作种肥。例如高浓度的化肥(如尿素)、吸湿性强的化肥(如硝酸铵)、挥发性强的化肥(如碳铵)、含氯化肥(如氯化钾和氯化铵)、高浓度的复合肥料。同时如果肥料用量太大,也容易出现“烧”苗现象。 
    追肥是作物生长期内施用的肥料,主要是为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追肥是协调作物营养的重要手段。追肥一般应在作物旺盛生长期进行,此时肥效最好。 
    一个完整的作物施肥方案是由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的。但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要强求一致。例如两熟制地区的夏玉米,为了抢种来不及施基肥,只能早施、重施追肥;“一炮轰”或“一次施”不能一概而论,干旱少雨地区肥料可以一次性做基肥。 
    四个施肥原理要深刻领会 
    四个施肥理论是指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利用律。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每次收获是用土壤养分换来的,肉、蛋、奶是间接用土壤养分换来的。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应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主要靠化肥的合理投入,也要积极利用一切有机肥源,恢复地力和提高单产。 
    最小养分律:是土壤中相对作物而言含量最少的养分,它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大量营养元素可能最先成为最小养分。特定条件下,微量营养元素也可能成为最小养分。旧的最小养分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最小养分,这就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施肥要有针对性,才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最小养分以外的其他养分,只能增加生产成本,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报酬递减律:报酬递减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报酬递减必然在起作用。报酬递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这一规律,必然进入“施肥越多越增产”的误区,导致盲目施肥。这一理论告诫农民施肥要有限度,即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 
    因子综合作用律:各个增产措施相互配合,不仅有单独因子的效应而且还有因子配合的交互效应。也就是1+1>2定理。 
    五项施肥指标要全面评价 
    五项施肥指标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经济指标、生态指标、改土指标。产量指标只有相对意义,不能以绝对的产量论高低。“高产”是5项施肥指标之一,不能一俊遮百“丑”。质量好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重要。比如瓜果甜度下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棉花纤维强度不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等都是质量不好的表现。经济效益高是合理施肥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效是以合理施肥提高作物单产为前提的,企图减少化肥投入来增加经济效益的做法是消极的。 
    生态指标是指合理施肥与环境的关系 。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才会造成环境污染。过量施氮引起氨挥发对大气会造成污染;地下水硝酸盐富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极易造成重金属污染。 
    经营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的观点。重视改土培肥工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旦土壤得到改良,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就会越种越肥,从而能节省用肥,提高肥效。 
    六项施肥技术要综合运用 
    六项施肥技术指肥料种类或品种、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位置。首先肥料施用要对路,要根据化肥性质施于不同土壤和作物上,要根据土壤条件(如旱地和水田),因为它是施肥技术的核心。施肥量偏高,浪费已成定局;施肥量偏低,难以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施肥量太大,肥料利用率必然降低,肥效差;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再次,高产田调整养分配比增加施肥量更重要。养分配比应随条件(特别是土壤速效磷积累)变化作适当调整。平衡施肥的最大特点是养分配比适当,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养分配比失衡是指施肥的养分比例不符合土壤供肥状况,从而难以协调作物的营养需要。 
    另外,要选择好施肥的关键时期:营养临界期——一般在苗期;营养最大效率期——一般在旺盛生长期,如小麦在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施肥方法和施肥位置最终也会关系到肥效,十分重要。施肥方法大田作物有:撒施、条施、穴施、根外追肥、蘸秧根等。此外,果树还可采取环状、半环状和放射状沟施等。铵态氮肥和尿素均应深施覆土,才能减少氮的挥发损失;磷肥一般应深施,采取集中施用可减少土壤的化学固定。密植作物难以做到深施覆土,可撒施后及时浇水。施肥位置原则上应施在根系分布较多的湿润土层,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对于中耕作物,氮肥应施在植株侧下方,部分农民习惯将肥料施于植株基部是不对的。对于垄作作物,肥料条施后起垄栽培,即下位施肥。 

0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生物反应堆:作物吃饱 产量更高
  •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在线举报 | 投诉建议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中国农业市场网(nacc.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