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优秀推荐 >> 优秀专家人物 >> 内容

汪晓云 优秀栽培专家

时间:2015/6/29 7:26:07 点击:59222

0

  

  

    汪晓云,男,1966年4月出生,浙江省常山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常山县农业技术学校农学专业(职高)。 
    从1989年至今,一直从事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从1997年开始构想并实践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模式创新、规划设计及技术构成等的探索。1995年获浙江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到目前为止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0年6月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论文及科普类文章50多篇,参编著作3部。现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科技园区首批专家、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客座研究员等职,多年来参加设施园艺学术年会、农业园区及温室行业年会、论坛20多次,做学术报告及经验、案例汇报20多场,技术讲座多次,在国内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本人的一些技术成果、专利技术,观光农业模式、相关概念被广泛应用和效法。本人策划、规划、设计及指导的农业科技园区、观光农业项目、主题公园项目在国内均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好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领和推动我国都市型观光农业和设施园艺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作用。 
    一、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 
  (一)、1985至2003年2月的工作、学习经历及业绩 
1985年7月农校毕业后回乡从事农技服务工作,主抓本地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粮油作物和高山罐藏加工番茄的栽培技术指导。 
1989年9月被推荐到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在无土栽培课题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无土栽培研究中心)工作。跟随我国著名的番茄与蔬菜无土栽培专家张德威老师,开始学习并参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 
1990年到1992年期间,在浙江省农科院和日本岛根大学合作研究无土栽培项目的过程中,与日本专家山田恭士教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系统学习了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这一期间还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式军教授的多次培训和指导。 
以上经历,为本人后来从事蔬菜设施栽培和无土栽培研究、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2年至1996年期间,以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被浙江省农科院张德威老师多次派到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深圳食品进出口公司副食品生产基地、上海金山、江苏无锡、浙江宁波等地的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的合作研究和生产指导工作。 
1997年6月辞去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工作,受聘到北京市昌平区北京绿天使农业科技公司基地工作,负责基地管理和蔬菜生产技术,99年1月被聘为北京田宇生态农业示范园技术顾问。 
1999年6月受聘到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开始主持集发农业观光园的农业科技项目、体验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与工程施工指导,担任技术部经理兼总农艺师。 
在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工作期间,首次把“墙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这项国家发明专利进行大面积的实践应用探索,打造了国内第一家以蔬菜立体无土栽培模式布置的温室生态餐厅。在此期间还研制了斜插式立柱无土栽培模式、果菜单株箱式基质栽培模式,开展了“屋顶菜园、屋顶花园、水上菜园、水上花园”等新模式的设计及实践探索。以上这些创新技术及模式的成功应用与实践得到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中国农大张福墁教授、浙江农科院张德威研究员等)的一致好评。这些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的成功展示,使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很快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农业园区之一。中央电视台2套和7套的相关栏目先后多次前往进行采访报道,《科技苑》和《致富经》栏目分别做了多次专题。 
在北戴河工作期间,本人还主持制定了河北省秦皇岛市五个主要蔬菜(番茄、青椒、黄瓜、西葫芦、生菜等)的绿色食品品质和生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DB1303/T139-143-2002)。 
2003年以来,作为技术顾问继续对集发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先后把“蔬菜单株高产栽培、巨人南瓜栽培、红薯空中结薯技术、移动式管道栽培新技术”等导入该园,进一步提高了集发农业观光园的科技内涵与观光亮点。 
  (二)、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在中国农科院期间的业绩 
2003年2月,受聘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负责院重大科技工程温室设施栽培技术展示与示范项目,并开展农业环境工程和设施栽培技术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模式创新。同时,兼任中心下属的北京中农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面向全国开展设施农业与观光园艺相关技术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2003年3月至10月,在院试验温室成功培育出“国内第一棵单株结瓜3021条的黄瓜树”。 
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在山东寿光第五届蔬菜科技博览会上成功培育展示出单株结瓜4608条世界最高记录的“黄瓜树”。同时还培育出单株超高产的“西红柿树、茄子树”。 
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在第六届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培育展示出单株超高产的“西红柿树、辣椒树、茄子树、黄瓜树、西瓜树”等。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在第七届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又培育出了单株结瓜80多个果实的“甜瓜树”,同时展示了甘薯无土栽培“空中结薯”技术;西瓜、南瓜“水中结瓜”技术等“逆向思维”的创新技术模式。 
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在第八届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上,策划并指导培育了红薯空中结薯技术的“红薯长廊”。 
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策划、设计并指导了石家庄市农科院农业科技园区“珍奇瓜果温室主题公园”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2003年10月至2005年8月,策划、设计并指导北京丰台区南宫世界地热博览园“温室蔬果主题公园”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策划、设计并指导山东济宁农高园的观光展示区“温室主题公园” 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设计并指导北京大兴庞各庄镇“西瓜反季节栽培和西瓜单株高产栽培”项目,在北京西瓜的上市采收时间准确安排到元旦至春季期间。 
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策划、设计并指导上海都市农商社(奉贤蔬菜基地)“上海都市菜园” 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该项目是上海市政府和农委重点项目。 
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设计、指导广东省农科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金颖科技园“温室设施栽培展示”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策划、设计辽宁沈阳市农科院科技园区的“温室设施栽培展示” 项目。 
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参与北京市“顺义三高农业园区”蔬香苑温室“设施蔬菜栽培新技术”提升改造项目,该项目是北京市科委的年度重点课题之一。 
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策划、设计并指导深圳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温室设施栽培与观光展示”项目。 
2007年2月至2007年12月,策划、设计并指导了“河北廊坊金丰农科园”三座温室主题展示区项目的建设和技术服务。 
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策划、设计并指导天津市北辰区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温室科技展示项目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策划、设计并指导天津市西青区水高庄现代化温室“都市型设施园艺新技术”展示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三)、成立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3月辞去中国农科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和北京中农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2008年4月16日,创立了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4月开始,策划北京蟹岛度假村现代化温室内部的栽培设施及作物品种布局设计和无土栽培技术指导; 
2008年4月开始,策划、设计并指导山东省苍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设施栽培技术展示区和“锦绣苍山“温室主题展馆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策划、设计并指导黑龙江农垦局哈尔滨分局香坊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观光和科技展示项目”的建设和技术服务。 
2008年5月至9月,设计并指导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特菜大观园智能温室的蔬菜无土栽培技术项目。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策划、设计并指导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福祥农业科技园区“温室设施栽培和观光展示”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指导河北滦平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温室设施栽培技术服务项目。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策划、设计并指导山西省灵丘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与技术服务项目。 
2008年8月,与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教授合作完成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的规划设计。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策划、设计并指导北京庞各庄老宋瓜园“西瓜主题公园”项目建设与技术服务。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再次承担天津市西青区水高庄“东淀都市农业博览园”温室展示项目方案调整完善的策划与技术咨询。 
2009年4-10月,策划、设计、承建宁夏园艺产业园“塞上新天府与回乡新园艺”两座特色“温室景观与植物栽培工程项目”的交钥匙工程项目,技术服务至2010年10月; 
2010年5月,与科技部文教授、中国农科院蒋教授合作完成“四川梓潼生态养生谷”项目的规划。 
2010年3-9月,策划、设计、承建青海乐都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科技展示区”项目的交钥匙工程。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策划、设计、承建并指导吉林延边国贸农业科技园的温室设施栽培与观光展示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 
2010年10-11月,完成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区温室科技展示区的规划、设计。 
  (四)主要创新技术和理念 
1、2004年11月,首次提出了“无土栽培营养液梯级利用”的新概念。实现了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高效合理利用,减轻养分不平衡和植物“化感作用”物质的积累,减轻根部病害发生,最终实现营养液无污染零排放目的,在研究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表论文一篇。 
2、2005年7月,提出了“甘薯周年无土栽培连续结薯技术”的栽培新模式,培育出单株冠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结薯40多串,累计结薯重量达1200公斤以上,实现了甘薯无土栽培连续结薯和多年栽培的目标,央视7台科技苑栏目、科技日报头版分别做了报道,发表论文2篇,申请专利2项。 
3、2006年2月,研究设计出“可移动式管道水耕栽培”模式,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该模式已在全国20多个园区推广应用。 
4、2006年8月,针对水培技术营养液污染和根系病害严重的问题,设计出一套“多功能水耕栽培装置”,从设施工程角度解决营养液的污染问题,减轻栽培风险。已获得国家专利,现已在全国10多个点推广应用。 
5、2008年6月,对原墙面立体栽培模式进行了创新提高,设计出“链条式组合立体栽培墙装置”,专利号:ZL 2008 2 0109103.1 
6、在温室功能拓展方面,于1999年在北戴河工作期间率先将温室蔬菜栽培与餐饮业、观光产业结合。提出了“温室公园、温室超市、温室生态餐厅”等新概念,使温室建筑向生活休闲、餐饮的民用建筑发展,拓展了温室的使用功能。 
7、2010年,推出农耕养生与大回归的理念。 
8、2010年6月,设计发明“生物立体生态培养的方法和技术”,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207090.3。 
  (五)、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 
1、应邀参加第3、4、5、6、8、9、10届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论坛会,递交论文并作大会报告。 
2、参加200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2008在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在宁夏大学召开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学术年会”上做专题报告。 
3、从2004年开始,连续应邀参加历届“中国温室”行业年会,并在04、07、08、09年年会上做专题报告。 
4、2009年7月,在宁夏大学举办的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学术年会上做“宁夏园艺产业园特色温室设计案例”的报告。 
5、2010年4月28日,应农业部邀请在昆明举办的特色农业与产业化发展培训班上讲授“特色农业及其发展现状”、“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模式和发展现状”的专题。

0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在线举报 | 投诉建议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中国农业市场网(nacc.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0904465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93号